振動時效的工藝過程,看了你就懂!
發布日期:2020-08-18 瀏覽次數:866
振動時效是對構件施加交變應力,與構件上的殘余應力疊加達到材料的屈服應力,發生局部的宏觀和微觀塑性變形;這種塑性變形往往首先發生在殘余應力較大處和構件的應力集中點,使這里的殘余應力得以釋放,達到降低和均化殘余應力的作用。由于振動時效經濟性好、方法簡單、工藝快捷、效果顯著、適用面廣,且不受構件的大小、重量以及場地的限制,已廣泛應用于機床、起重運輸、冶金、化工等制造業,也滲入到核工業(核反應堆內構件、核聚變設備)、磁懸浮交通、宇航等高尖領域。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了解該工藝,下面我們來仔細說說其工藝過程。 振動時效的工藝過程分四步:
1.振前準備。首先用彈性橡膠墊將要時效處理的工件在其節線附近支撐起來,并將激振器用弓形卡具卡緊在工件振動時的波峰處,將傳感器用磁座吸緊在工件上,并用電纜線將激振器、傳感器和控制器連接起來。這一步稱為準備過程。(工件的支撐、激振器的裝夾位置、傳感器的放置位置有嚴格的工藝要求)
2.振前掃描。設備以掃描的方式自動檢測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固有共振頻率和應該給工件振動能量的大小,并繪出曲線和具體數值。這一步稱為振前掃描。
3.振動處理。設備以上一步測得的參數為依據,自動確定出對工件進行振動處理的振動頻率,并對工件進行振動時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隨時檢測振動參數和工件殘余應力的變化,當殘余應力不再消除時即適時停止處理過程。這一步稱為時效處理過程。
4.振后效果檢驗。振動處理完畢后,振動時效設備自動對被時效處理工件的參數進行再一次檢測,以便依據國家機械行業標準對振動時效效果進行判定。這一步稱為振后掃描。